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

大學教學現場 - 課程使用說明書的設計方式 N+4

經過設計的教學內容,即是<課程使用說明書>

課程使用說明書的的設計原則大致如下:

  • 將每堂課拆解成三到四個小節,以15分鐘為限解釋、演繹一個主題。這為的就是因應學生專注力僅能維持10~12分鐘,所以將一堂課拆解成四個小節來使用的原因。
  • 如果可以將課間納入應用,也就有更多的應用時間。
  • 每堂課保留一小節(上課就考試,也是營造學習情緒的好方法)來小考、或是在最後一小節實際演算。製造學生動手演練的場域與增加實際演算的機會,因為學生在一起寫功課、算數學的年代已經改變了。
  • 小考的目的,串聯已經六天前的學習內容,也養成學生進教室前閱讀FB貼文的習慣,進而和本周學習銜接。
  • 演譯的題目或項目是老師的專業部分,建議可以將自身的教學與治學經驗在<有限>的時間內充分發揮。因為有計畫、和有計畫的授課,會讓學生也建立起學習的紀律
  • 這部分在幾年來的操演下,學生也在這樣的學習設計下,得到意想不到的學習成果。 靜待後續分曉。
教學備課流程圖 - 課程使用說明書


趣事一件,有位老師採行這套教學設計,因為忘記在FB貼出小考,結果大會一致認定沒FB貼文,不能小考。只能說:學習習慣一旦養成,只認FB貼文,不認老師現場要小考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