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

大學教學現場 - 面授教學的改良 N+1

 教學設計 - N+1


A.  原則:打造師生(充分)互動的上課情境,設法不要僅是單向的宣講,而將學習主體 - 學生,逐步引入設計的學習環境.

B.  原因:因為近年來微積分、工程數學等學分數的減少,大部分的課程都需要趕進度,所以在教室內的面授內容一定要重新設計,並且照表操演,以此導引學生進入學習的場域,並完成所需的進度,進而盡力學習數學的基本技巧。

C.  關注重點:上課前、課堂中、下課後的學生學習情緒與情境

D.  建議方案:課堂教學流程的預先設計,這也是每堂課的使用說明書


 以下的照片沒有很科技,但是方便、快速、實際又有用,主要是將課程的運作流程設計好,然後按表操課.其中包括時間講解題目使用資源演繹重點、和執行重點

在此先做好授課者的心理準備和設計說明,後續會有操作上的實例與經驗分享.









下一篇是關於抄寫內容的設計與使用目的.(N+2)

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

大學教學現場 - 有老師在問FB臉書上貼什麼好呢?怎麼操作呢? N+8

有老師在問
<FB臉書上貼什麼好呢?>
題目就把它修改成
<如何運用FB來達到課程溝通、與學習的效果>

以下是本學期<工程數學I>的操作與貼文實例,末段再將原則歸納,附上操作經驗,給大家基礎教戰守則,順利將授課與FB整合運用之.

特別說明

  • 本社團因為是由學長姐提早建立,所以在還沒上第一堂前就主動開設、並邀集所有修課學生加入.
  • 因此老師在還沒看到學生的時候,就可以發公告給修課學生了.
  • 也因為是FB社團的關係,學生的FB一定會收到動態通知


目標:新學期第一節課,上課之前就營造上課情緒,上課鈴響=開始上課

教材準備公告,提前作業,把握有限的學分數
最吸引學生的內容,也是老師的秘密武器 -- 完整而且詳細的解題過程
題解在FB上,但是只有指定題目
詳解的內容,完整的解題過程,
學生沒有人可以問的學習基礎
   
有圖形解說的解答,更是受歡迎
清楚的圖解,讓學生練習時有清楚的幾何概念



超級需要圖形解說的:
二變數函數的線積分
會動的
二變數函數的線積分
效果當然更好


向量場的線積分
會動的向量場的線積分
學生就是會認真看、看比較久


重要的總結和複習資訊
即使抄過了
還是給學生一張漂亮的圖


\
本週進度公告
小考通知
絕對是即時又有效
 

經過幾年來的實戰與改良之後,FB在教學的使用原則上歸納出幾個部分:



  • 以學生有興趣的內容,來吸引學生使用、製造使用FB學習社團習慣
    • 本課程即是以動畫和詳解,來吸引學生的眼球,因為這是現代學生眼球想看的動態影像
    • 經過調查後,每個學生週有FB帳號,而且九成以上的大一生都使用智慧手機來瀏覽FB動態
    • 所以在第一堂課就可以順利完成,邀請學生大方拿出手機,加入課程的FB社團
    • 學期開始的前三次課程,也要適時地要求學生在課堂中,拿出手機、觀看、抄寫FB上的重要內容,讓使用手機中的FB來學習,成為一個很自然的事情
  • 用進度訊息來建立學習的紀律和習慣
    • 將FB整合進教學設計是一個與學生對等、善意溝通的開始,但是要設法避免在學生新鮮感一過,就忘了<學習>這件事
    • 學習是需要紀律的,尤其是學習數學、成為未來科目的工具時,逐步累積、循序漸進、按表操課絕對是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習慣的一步
    • 讓學生在上完課堂之後,知道今天的重點是甚麼,等於FB的內容作了總結和複習
    • 讓學生進教室之前,知道下一堂課要先考甚麼、下一堂課要算甚麼、上甚麼主題,也是建立學生學習情緒的好方法
    • 在FB上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中,漸漸地學生就會建立學習知識的技巧
  • 學生抄寫的內容,養成自我學習的習慣
    • 抄寫是學習的第一步,也是簡單、容易達成的一步
    • FB的螢幕是在黑板、投影機(共同螢幕)之外的個人螢幕,這是個人獨立的瀏覽空間,也就意謂著學生哪時候看、怎麼看都可以,將侷限在教室內的顯示內容,按照授課計畫放置在FB社團上,真的可以達成隨時隨地的學習內容(any time, any where)
  • 營造全班社群式學習的氛圍 
    • 當課堂演算題目,成為教室內的教學重點時,學生的演算成果就可以即刻拍下、立馬貼到FB公告之,以此彰顯學生的學習成果,促進學生間的學習氛圍
    • 現在的學生需要耗費許多時間來打工,鮮少有機會聚在一起念書、算題目、和討論,在課堂上利用FB的即時性,讓學生可以呈現學習成果、並製造榮譽感,是一個有效、也值得鼓勵的方式
    • 成果分享:今年的課堂演練,在學生寫好、經老師檢查張貼前,部分程度較好的學生會主動去教還在努力的同學,真是令人感動與驕傲,這是非預期的同儕學習,相信這也是學習氛圍營造成果的展現
      來來來 我教你 
      學生在下課時(課間)的討論與學習

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

大學教學現場 - 課程使用說明書的設計方式 N+4

經過設計的教學內容,即是<課程使用說明書>

課程使用說明書的的設計原則大致如下:

  • 將每堂課拆解成三到四個小節,以15分鐘為限解釋、演繹一個主題。這為的就是因應學生專注力僅能維持10~12分鐘,所以將一堂課拆解成四個小節來使用的原因。
  • 如果可以將課間納入應用,也就有更多的應用時間。
  • 每堂課保留一小節(上課就考試,也是營造學習情緒的好方法)來小考、或是在最後一小節實際演算。製造學生動手演練的場域與增加實際演算的機會,因為學生在一起寫功課、算數學的年代已經改變了。
  • 小考的目的,串聯已經六天前的學習內容,也養成學生進教室前閱讀FB貼文的習慣,進而和本周學習銜接。
  • 演譯的題目或項目是老師的專業部分,建議可以將自身的教學與治學經驗在<有限>的時間內充分發揮。因為有計畫、和有計畫的授課,會讓學生也建立起學習的紀律
  • 這部分在幾年來的操演下,學生也在這樣的學習設計下,得到意想不到的學習成果。 靜待後續分曉。
教學備課流程圖 - 課程使用說明書


趣事一件,有位老師採行這套教學設計,因為忘記在FB貼出小考,結果大會一致認定沒FB貼文,不能小考。只能說:學習習慣一旦養成,只認FB貼文,不認老師現場要小考。

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

大學教學現場 - 活潑的螢幕 VS 珍貴的黑板 N+7


給學生看甚麼呢?
教學範例:<微分與近似>
看方程式所轉化成的動畫,然後停留在靜態圖檔進行解說,最後再用動畫收尾,感受與複習
給學生看的動畫版方程式(幾何觀點)
授課時,投影機投出的超大靜態圖檔(幾何觀點)
 
經驗分享:就大學一、二年級的數學而言,有許多方程式都能用幾何觀點來展示與解說,就能讓學生輕鬆了解、並且接受其數學上的意義。上述的動態圖示,於教學資源的開發上有技術難度,但是為了讓學生瞭解、提升學習效果,當然就會努力去開發。

黑板的書寫運用

  • 在黑板寫出相關的代數式,加強重要內容的講解
  • 為了讓所有同學都看得到,螢幕左右的黑板上各寫一遍

超大靜態圖+板書代數式

有的時後,就需要把投影布幕收起來,才能夠盡情地使用黑板來完整解說演譯過程
全版書的完整解說
但是,有時候還是會很窘得請學生舉起投影布幕來寫。
雖然在課堂上這樣蠻突兀,但是可以提升學生的專注力來學習。
黑板不夠用,就這樣也可以。
經驗分享:版書的撰寫難免會遇到傳統投影機狀設位置的問題,若是有機會重新架設投影機,強烈建議學校將投影機架設在教室前的左前角或右前角,以維護完整的黑板書寫空間

如果你遇到白板

2015年12月20日 星期日

大學教學現場 - 教學面的要求 抄寫 N+2


規定抄寫的內容,將指定內容抄寫於課本指定區域上,而非散亂的筆記本。
抄寫<3-3  常係數齊性方程式>


從手機的FB內容,抄寫指定內容

學生特別用心的抄寫成雙色版本



經驗分享:抄寫
課堂教學改進重點,重新建立數學學習技巧
a.  要求學生抄寫老師在黑板上的書寫

b.  FB教學社團頁面也可取得的補充教材

c.  為了方便檢查,會請同學抄在課本指定的頁數.

  •  要確定學生的抄寫演練、就是要檢查,建議老師在下課前或課與課之間檢查學生的完成度,約只需要五分鐘即可完成.

  • 抄寫的重點在於模仿,是人類本性最簡單的學習行為,從不會的初始狀態、 使用最容易的學習方式,也是台灣學生最擅長的學習技巧.
檢查抄寫完成度